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正因如此,他们才能迅速锁定王妃的转移路线,一路追击而来。
腐肉被清除干净,伤口流出鲜红的血,云起仰头灌了一口烈酒,噗一声,喷到伤口上,伤处受到刺激,不停地抽搐着,饶是齐雍也不禁咬紧牙关。
云起取了金创药洒在伤处,取了棉纱,一圈一圈地包裹固定。
齐雍活动了一下手臂,问他:“京里可有消息传出?”
云起道:“显国公似乎在等着什么,暂时没有动静,您交代要盯紧的人,皇上已经让宫中的密探,进行严密监视……皇上按照计划,近来身体已经有些“不适”,偶尔昏睡不醒,赵忠全命人封锁了“皇上龙体欠安”的消息,但皇上早朝时,身体难免透出“不适”的异样,朝臣们仍然察觉了端倪,私底下有些议论和揣测……”
齐雍点头。
显公国应该是在等贵州土司暴乱的消息。
成王不可能轻易配合显国公起兵,想要让成王起兵,就要让成王认为自己有乘虚而入的时机。
土司暴乱就是一个时机。
或许还有皇上病重。
至于他让皇上紧盯的人,都是沈昭嬑让云起转告他,让他小心的人。
这些人遍及朝野内外,有宗亲,有左军衙门里的勋贵,有六部身居要职的大臣,刑部尚书武大人赫然在内,还有五城兵马司两位指挥。
这也就算了,最可怕的是,京卫指挥使曹兴赫然在内。
京卫指挥使司,负责拱卫京师和守卫宫禁,分为上直卫亲军,与非亲军卫,上直卫亲军有南京卫和北京卫,不隶于五军都督府。
南京卫拱卫京师。
北京卫守卫宫禁。
而曹兴属北京卫,齐雍可以想象,如果沈昭嬑没有提醒他,注意皇上的日常起居,一旦皇上出事,显国公让曹兴与宫里的陈太后里应外合,就能迅速控制整个皇宫。
辅国将军身为殿前指挥使,肯定是孤掌难鸣。
显国公把持朝政近四十年,在朝中的经营深得可怕。
不过没关系。
他有妱妱。
思及至此,齐雍道:“把舆图取来……”
舆图缓缓在眼前展开,他盯着上面的线条,大脑飞速运转分析,迅速敲定了接下来的追击路线。
……
显国公耐心等了九日,皇上也一直好端端的。
淑妃在传信时,虽然也提了,皇上近来龙体欠安,时常昏睡不醒,精神也大不如前了,御书房里积压了许多奏折,但是他疑心本来就重,心中难免有些警惕,叫来了随从。
“可以安排左康华招供了。”
随从心中一凛,计划要提前开始了,他连忙下去联络太后党在大理寺安插的眼线。
第二天上午,唐进尧在审问左康华时,左康华就招供了。
大兴粮仓丢失的十万石粮食就藏在香河县淑阳镇,镇北侯府二房沈二太太,陈锦若名下的宅院里……
在场的,除了唐进尧外,还有一位负责跟进明粮仓一案的大理寺丞。
唐进尧就是有心遮掩,也遮掩不住了。
大理寺卿洛大人,第一时间就得了消息,连忙派人前往淑阳镇,陈锦若名下宅院进行探查。
偌大的宅院,被改造成了仓库,二十多个房间里,是一排排与房梁一般高的货架,上头堆满了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,甚至地下还修了地窖,里面也全是粮食。
洛大人大惊失色,当即进宫禀告了这事:“左康华亲口说,大兴粮仓丢失的十万石粮食,就早前要运往萧关的那批粮食,这么大一批粮食,竟神不知鬼不觉地藏在镇北侯府名下的庄子……”
齐晟打断了他的话:“是二房名下……”
“这有什么区别?”洛大人满脸愤慨,“臣怎么也不相信,就凭区区一个沈峥,一个六品的武散衔,有能耐藏下这么大批粮食?”
“整整十万石啊,一千万斤,光是运粮,就要劳师兴众,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,运输工具,怎么可能不声不响,没透出一点风声?如果没有人帮他遮掩,他根本不可能瞒天过海。”
齐晟皱眉:“那也不能说明和镇北侯有关……”
“不是镇北侯,又能是谁?普通人谁有这么大的能耐,将这么大一批粮食,瞒天过海?”
洛大人在心里,已经判了镇北侯死刑,“沈峥可是镇北侯的嫡亲弟弟,当初隆盛行一案,就该有镇北侯的干系,是齐王殿下站出来为镇北侯作保,镇北侯这才免了嫌疑,但现如今,镇北侯又牵扯了萧关粮草案,不论如何镇北侯都难逃嫌疑。”
齐晟有些不高兴:“你可有证据证明镇北侯有嫌疑?”
“皇上,难不成您要包庇镇北侯?”洛大人不可置信,“萧关一役死了那么多将士,当初您可是亲口说过,任何与萧关粮草案相关的人,皆以通敌叛国论处,如今十万石粮草,从镇北侯府名下的庄子上搜出来,非要说镇北侯没有嫌疑,连您自己也不相信吧!”
齐晟有一种大势将去的感觉:“朕听说,镇北侯府大房和二房早已经分家了……”
洛大人愤愤道:“皇上,这可是通敌叛国的重罪,岂是分家就可撇清嫌疑的?您未免太过儿戏……”
若分家,能就免除一切罪责干系,哪来的诛三族,诛四族,诛九族,甚至是诛十族?
齐晟头疼不已,脸色有些难看:“你容朕再想……”
他话音方落,外面来就传来内侍的通报声。
“尤大人求见皇上。”
“显国公求见皇上。”
“武阳侯求见皇上。”
“……”
连续不断的通报声传来,文武大臣们都收到消息,纷纷进宫求见,齐晟满脸无奈,只好道:“请进来吧……”
果然,显国公当即就表示了:“镇北侯有嫌疑,依臣之见,应该先押入刑部大牢,待案件查明之后,再行处置。”
尤大人心中虽有些犹豫,他不相信镇北侯会参与萧关粮草案,可只要一想到萧关一役的惨烈,朝廷若是不查镇北侯恐难以服众,也不禁咬了咬牙,赞同这个提议。